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任何密实的混凝土都存在微裂缝。这些微裂缝存在于相与相之间(石、砂、水泥胶体三相)和水泥微颗粒之间,只不过正常的微裂缝肉眼看不到而已。混凝土在硬化形成强度的过程中,初期由于水和水泥的应形成结晶体,这种晶体化合物的体积比原材料的体积要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在后期又由于混凝土内自由水分的蒸发而引起干缩。这些应力某个时期超出了水泥机体的抗拉强度,于是在混凝土内部引起微裂缝。这些微裂缝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混凝土内的骨料和水泥凝胶体的局部接触面处以及凝胶体自身内部。
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过程中,微裂缝经历了出现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宏观上认为是混凝土在固结收缩,一般混凝土的收缩率在8×10-4左右。混凝土的微裂缝在发展过程中,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薄弱方向定向发展。微裂缝向细裂缝的发展大多数(约占70%)在3-7d凝胶期内完成,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1Mpa,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抗裂措施,混凝土固有的微裂缝在内外应力的作用下将会发展为更大的裂缝以至终形成贯通的毛细孔道及裂缝,从而导致防水失败,也造成结构设计强度远未能充分发挥,严重的甚至威胁到工程的安全及使用。
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彼此相粘连的大量纤维起了“承托”骨料的作用,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析水与集料的离析,从而使混凝土中直径为50-100nm和大于100nm的孔隙含量大大降低,由此可以极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试验表明,0.05%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维比普通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提高了60%-70%。
更多相关知识由泰安同伴纤维有限公司http://www.chinafiber.net/为您提供。